在蒸馏过程中,馏出液的酒精浓度高低,主要靠经验去观察,即俗话说的看花摘酒。看花即看酒花。
蒸馏液(酒)流入小罐中,在口子上放一块搭布,流酒时在搭布上溅起的泡沫,称为酒花。
开始流酒时的酒花泡沫较大,整齐一致,较持久,称为豆花(或大清花),这时的酒精浓度在70%以上;酒精浓度略低时,泡沫较小,逐渐细碎,仍较持久,此时酒精浓度为62%-65%,叫做豆子花(或二清花);随着酒精浓度的降低,又逐渐变成绿豆花和碎米花(小清花或绒花)。
到碎米花后的一瞬间没有酒花,此时即摘酒接酒尾,称为断花摘酒。断花以后的馏分称为酒尾(或稍子),先出现大泡沫的水花,酒精浓度为28%-35%。
如装甑技术高超,整个流酒过程“花子”十分明显,即酒花利落,若上甑时酒醅太湿,上甑轻重不一或火力不匀,流酒时会出现酒花大小不一,泡沫有大有小,吊尾时还会有酒花夹在其中,谓之“夹花吊尾”,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成品酒的产量和质量。
从蒸馏过程各馏分中微量成分的变化规律可知,甲醇、高级醇、低级脂肪酸酯、醛类等物质,在酒头中较多,因此香气较好,但暴燥味大,杂味也重。酒尾一般味带甜,是因高级醇、高级脂肪酸乙酯较多,特别是乳酸及其酯类比酒头和酒身增加数倍,因此味杂苦涩。所以,截头去尾是提高酒质的传统手段之一。
本文来自网络,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,目的仅在于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资料,如有侵权,请您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